假設歐盟本土某企業高爐工序的排放是1688千克二氧化碳/噸,其單位產品增加的碳成本為:[基準值×非免費配額比例+超排量]×碳價。
假設2026年碳價均價在100歐元/噸,則單位產品增加的碳成本為:[1288×(100%-97.5%)+(1688-1288)]/1000×100=43.22歐元/噸鐵。
如果進口商從中國進口鋼材,則其應支付給歐盟的CBAM費用實質上是為了補齊相同的生產環節在歐盟生產需要支付的碳成本,公式為:[基準值×非免費配額比例+超排量]×CBAM證書價格。
如果非歐盟鋼企高爐工序的排放為1688千克二氧化碳/噸,則同理,2026年歐盟進口商需承擔扣除97.5%的免費配額后超出的部分。如果CBAM證書價格也是100歐元/噸,則進口商需支付的碳成本也是43.22歐元/噸鐵。如企業在中國碳市場中已經支付了碳成本(如碳交易額與碳稅),則這部分金額將被扣減。
不過,因為歐盟碳市場與中國碳市場的邊界不同,歐盟碳市場為設備/工藝的邊界,中國碳市場(包括試點碳市場)則為法人邊界,聊城精密鋼管廠家具體的測算方法也不一樣,所以不能以碳核查數據簡單推算可能造成的碳成本增加,需要結合CBAM核算細則來測算。
上述測算僅考慮了高爐煉鐵工序的成本,如果該企業煉焦、燒結工序實際排放量也高于基準值,同樣需要承擔相應的碳成本。2026年后,歐盟碳市場免費配額逐年削減,非免費配額的比例還會造成缺口增加,CBAM成本將進一步上升。 |